溫水煮青蛙 台幹面臨六大危機

  • 2010-05-26
  • 旺報
  • 【記者李偉麟/採訪報導】
  •  

    目前台灣35至40歲左右的職場工作者,正面臨著「高不成、低不就」,想換工作卻沒有更好的工作可以換的困境。如果不想原地踏步,多數人會選擇自行創業,或者換個戰場到大陸去發展。然而,創業需要成本、技術和破釜沉舟的勇氣;若想西進大陸,現在不比從前,得先掂掂自己有多少沉得住氣的能耐。因為,台幹的競爭力和機會,正在雙重下降中。

    中華人力資源促進發展協會秘書長夏青雲指出,隨著台商的事業發展已邁入成熟階段,台幹面臨夾心餅乾的雙重困境。一來,台幹的人事成本較高,二來,大陸的幹部也已經逐漸成熟,辦事能力、效率以及素質都在提昇,公司必須要給予成長空間,總不能夠讓他們永遠待在基層,因此有些公司開始釋放中高階職位給陸幹,相對就擠壓台幹的生存空間。

    危機1陸幹需要晉升空間,擠壓台幹生存機會

    夏青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,「2007年時,我曾經在一家台商科技製造業待過,當時本土幹部就已經晉升到副總位階,包括生產副總及業務副總;當然有些台商還是比較保守,像一些製造業老闆就還是喜歡用50歲以上的老幹部,在公司待得久又忠誠,對陸幹只開放到經理級以下的位階。」

    危機2技術型台幹吃香,但階段性任務結束存在價值歸零

    另外,台商需要的台幹,工作性質也不一樣了,過去是管理層級較多,現在則需要技術層級,最大的不同是,派駐大陸不是派過去當主管,而是要去傳授經驗和技術,相對來說這比較是屬於階段性任務,當你教會他們之後,自己是否有存在價值,這是值得所有職場工作者思考的。

    危機3台灣總部規模縮減,台幹只好自尋生路

    更慘的是,有些全球性的台資企業,甚至開始縮小在台灣投資的規模,將重心移往大陸、越南等其它地區,對於已派駐大陸的台幹,也無法全力照顧,曾有知名台資企業要台幹們自己在全球的分公司找定位,願意過去的,以一比一的薪水甚至打8折,以求保有一份工作機會。

    危機4陸幹發號施令,台幹必須學習新的服從模式

    夏青雲最近去武漢輔導企業,就發現有的台商已經變成帶頭領導的是陸幹,手底下全是台幹的現象,因此對台幹而言的新挑戰,是要學習如何去適應大陸籍主管,因為台幹現在不再稱王,反而變成需要服從命令,而大陸人的管理模式和台灣人不一樣,這方面的思想和觀念要如何去調整,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課題。

    危機5台幹學習態度差,反而被陸幹瞧不起

    還有某家知名台資科技製造業,每年都幫幹部開課進修,因為如要晉升,必須修滿一定程度的學分數,然而七、八年前,夏青雲到該公司授課時,台幹雖然平時工作很累,還是願意在周末時認真來上課;最近台幹的學習態度卻每下愈況,出勤零零落落,甚至不來上課,寧願放假去休閒、打球;反觀陸幹的學習態度就很積極。他甚至還曾經親耳聽到一起來上課的陸幹抱怨這些台幹,「你們這些台灣人是怎麼回事,公司特別為你們開設課程,卻不受到重視?」

    夏青雲說,這就暴露台幹的驕傲心態,認為自己的位階比較高,或者在台灣學習到的經驗已經比陸幹好,不需要再進修,「競爭力顯然發生很大的差距。」最嚴重的是,已經有些陸幹開始流露出看不起台灣人的心態,認為這些台幹什麼都不會,只不過是占著一個位置罷了,有事問他,卻什麼都不知道。

    危機6出差性質台幹心態不穩定台商怕怕

    有的台幹是被派出差3個月、半年,心態就比較偏向「暫時性、階段性」,「拗時間」的心態很濃,到了那邊工作容易出現心不在焉的情況,回到台灣之後又要花一段時間適應,基本上能夠真正發揮在工作上的時間和心力就很有限,變得不穩定。因此,開始有台資企業在想,台幹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?

     

     

    因應1選擇當台幹,要有「永不回頭」的心理準備

    因此,現在如果要當台幹或想當台幹的人,一定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,那就是一旦踏上大陸這塊土地,可能永遠都無法再回台灣工作,你必須要有在那邊扎根的長久打算。現實問題是,公司也希望能夠派人輪調,但是實際上難度很高,再加上派去大陸的基本上都是「大將」,有朝一日調回台灣,不太可能平白無故再生出一個位置給你,當你由「大將」變成「少校」,權力、人員、薪資福利都不如在大陸時的待遇,有幾個人能夠忍受?

    曾有位台幹因為家庭因素必須回台,然而回到台灣卻因此不得志,想找別的工作,別的公司看上的也是他的大陸經驗,希望能派他到大陸,最後這位台幹還是選擇回大陸工作,但這次帶著老婆、孩子同往,算是比較圓滿的結局。

    因應2財務飯碗穩,人資和業務,陸幹有優勢

    至於台商釋放給陸幹的職務,基本上管錢的財務大多數還是以台灣人為主,而人資和業務需要較多的執行層面,讓大陸人才來擔任其實是比台幹適合的,畢竟台灣人不熟當地環境,做業務,業績開拓成效有限,不如放給大陸人。

    因應3持續加強競爭力

    要維持自己的競爭力,就要不斷地學習,充實各方面的知識。某自行車供應商就與大陸某學校合作EMBA課程,在週末時台灣教授會來授課,利用此種方式進修取得學位,甚至有能力者直接就讀大陸學校的EMBA,這些人在就不會因為時代的趨勢被淘汰。

    因應4放下身段,融入環境建立在地關係

    以前在大陸要建立關係,多半要靠喝酒應酬,曾有台幹回台時買了一大箱解酒液帶去大陸。

    而台幹和陸籍人士也必須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,開始有台幹在中午用餐時不再回到台幹餐廳,而是走入當地的員工餐廳與陸幹一同吃飯,也有陸幹會應邀到台幹餐廳同桌用餐,這都是台幹走出自己的小圈圈,開始和陸籍同事建立交情的好方法。夏青雲說,這些陸幹都是從基層一步一腳印地爬上來的,比起有些台幹在台灣時只是基層主管,到了大陸一下子變成中高階主管要來得扎實許多,如果自己不充實,久了遲早有一天會破功。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JimmyCh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